目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龙生动态

沈阳墓地来谈谈古代的丧葬习俗-浮厝

内容来源:沈阳墓园龙生官网     发布时间:2021-01-25

  浮厝(fú cuò),相信很多人都没听说过,那么今天龙生墓园沈阳墓地就来谈谈古代的丧葬习俗-浮厝

  浮厝,又名丘子,是古代丧葬习俗中的一种。浮厝的处理方式是将下葬的棺木用石头或砖块垫高,使棺木离地三尺左右,意在不“入土”安葬,多为了日后再次下葬方便。俗话说入土为安,但浮厝这一丧葬习俗却意味着“不入土”和“不安”。那么为何会出现浮厝这种丧葬习俗呢?这还要从浮厝的作用说起。浮厝实为权宜之计浮厝的存在,本身是一种权宜之计。古时人们多希望自己逝世后能够落叶归根,入土为安。可客死异乡的事难免发生,于是为了让家人或者后代可以在不破土刨坟的情况下顺利完成逝者的迁葬,浮厝就成为了非常实用的解决方式。

  还有一种情况会经常使用浮厝的丧葬方式,那就是夫妻合葬。一般来说丈夫或是妻子先去世后,就会用浮厝的方式先行下葬,待到想要合葬的另一方也逝世后,再将浮厝的一方与后逝者一同下葬。

  在文学典籍中对浮厝的记载是比较多的,如清朝著名文学家纪晓岚所著的《阅微草堂笔记》中,就有关于浮厝的记录,其中写道:“亭在城西深林……旅榇之浮厝者,罪人之伏法者,皆在是地。”这说的就是客死异乡的人,以浮厝的方式葬在了异乡,盼望着有朝一日可以身归故里。

  而著名作家台静农在《新坟》中也有过相关的描述:“四太太在儿子逝世后,形容寒瑟,几乎整日守在她儿子的浮厝旁。”

《红楼梦》中也有对浮厝的描述,作为金陵十三钗之一的秦可卿,离奇去世后也被王熙凤以浮厝的方式寄放在铁槛寺,只不过书中对此的描述较为白话,称其为“便宜寄放”。

  浮厝留存源于无能为力,浮厝作为暂时下葬的方式,其多源于家族或是亲友的一种企盼。盼望着他日能够为其迁葬故里、夫妻能够相伴一生或是家族兴旺后让逝者可以风光大葬。但很多时候,受天灾人祸的影响,众多被以浮厝方式下葬的逝者也只能被草草下葬,甚至一直停放在原处。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就曾在一贫如洗的时候将父母的遗体寄放在寺庙的偏殿中进行浮厝处理,这是当时众多贫苦百姓都会选择的下葬方式。只不过最终朱元璋功成名就,有能力将父母风光迁葬,而大部分活着都饱受颠沛流离之苦的百姓,对此就根本无能为力了。


龙生墓园购墓电话:024-86726677